第二次黃百銳哲學讀書會2021/4/16

回覆文章
JunTing
文章: 11
註冊時間: 週二 10月 06, 2020 3:06 pm

第二次黃百銳哲學讀書會2021/4/16

文章 JunTing »

早期儒道思想中的譬喻和類比
王華老師報告
  • 用譬喻而不用隱喻,因為在儒家中運用的是明喻。
  • 黃百銳用Sophisticated一詞說明類比思維,從分析哲學的角度來說,類比思維是不被看好的。       
  • Source domain——target domain,從一關係投射到另一個關係。·        
  • 黃指出類比、譬喻相當值得探究,這種思考方式,以經驗作為證據的推理形式結合的,各種思考方式都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想要理解的對象。  非常重視:譬喻形式的思考方式(metaphorical thinking)·        
  •  儒家、道家對於身體、個人——國家、社會(用)·        
  •  身體——個人;國家——社會,用一種類比關聯二者,
  • 比如個人是內在的被組織,心和身,國家、社會結構該如何如何,       
  •  譬喻性思考方式將兩者關聯·         研究五個系列:孟子怎麼談個人、國家社會的治理問題。     
  • 孟子重要譬喻:植物的譬喻,端、芽       
  • 比較荀子:人造物(craft)和孟子芽         
  • 第三場:和諧和美的概念,在儒家治理概念中扮演的角色,音樂、和諧·        
  • 第四講:新儒家,朱熹和王陽明,萬物一體說。·        
  • 第五講:道德經和莊子,道家對儒家的批評
  •  類比作為一個推論結構,將兩個相似的特質串聯,只要運用類比就是已經暗示了你知道兩者是不同的,才能構成比較。論語:能進取譬。
  • DW重點,先秦使用是複雜性的使用。來回探究關係。
  • 善端:芽,善端要培養,培養過程有些影響是需要.
  • 來回思考,雜草,何謂拔草?來回思考,雙向來回的探究關係。
  • 類比是多義性、變動性無法被完全決定的,metaphor有很大的彈性空間,就會使得我們從source用它去談target就有空間,進一步的說明、改動,意義的自由度很大。無法直接套用,
  • 我希望從這個source domain找到我要做到工作,Llyod提出認識性的多重現實(multi-dimentional reality)人們會選出不同的事實面向,如顏色不同明暗彩度,不同的面向去代表reality,沒有其中一個面向是對的,人們怎麼理解實在的一部分。再者,semantic stretch跨文化,從一個文化的語辭去理解另外一個文化的概念,使用的字辭的意義的邊界,要讓它可以拉,不能非常嚴格、明確定義,中文和英文同一個真實,涉及不同面向,對應過去的詞有個伸展的空間,中英文指涉“紅色”,一個字的語義是有彈性、可拉伸的,一個和另外一個相比,semantic stetch
  • analogy裡面的methaphor ,譬喻的意義可以變動的,彈性的變動,兩個不同文化同一個概念的比較,容許可拉伸性,相近的看法。
  • Wong不忍之心的解釋:調整自己的情感,使得自己冷漠是不好的。冷漠是被改變的,人皆有不忍之心,孟子不會因為一定要祭祀就要王忍下來,擴充之則可以及人民。
  • 孟子的洞見,易子而教的好的,關係、親才是好的,讓自己而被別人教,道德判斷的以為,在教的時候會影響你我之間的關係,不忍之心才是更重要更寶貴,損害到更寶貴的家庭關係,惻隱之情更應該被保護。
  • 家庭的關係才是道德的根本,不應該傷害其根本。不忍之心是很重要的人的善的反應,是應該被保護。
  • 孟子對讓王發展四端會注意到,依四端而行會有愉悅感!符合善的發展,對Wong來說,他的重點是讓對方去注意到四端而行時,是一“正向連接”!符合效益。
  • 孟子與齊宣王對話,有點到他覺得愉悅的地方,但是孟子並不是說人是為了愉悅感而行善,行善不是副產品,人會開心是因為你有人心,四端,符合你應該發展的面向。
  • 四端的發展會讓人愉悅,小體的滿足也會讓人愉悅,這兩者如何判斷何者優先?儒家認為有先天道德知識。
  • 儒家反原則性推斷,根據實際的反應。孟子與康德非常原則性的道德,休謨的情感為主,孟子強調具體情境式的,休謨以比較強大的情感力量為判斷方式。心的功能是有一種理性的導正,不是完全抽離情境,根據原則的推理方式。
  • 當我們用端的譬喻時,有機體是會跟環境有密切的互動,這個有機體的界線是可滲透的,可滲透性、互動性,在儒家思想裡面非常重要,環境,社會性的環境都有影響。
  • 儒家非常有智慧的想法:人有天生認知情感傾向,但是需要發展成熟,需要在環境與人互動,儒家強調關係性,這個過程與外在關係非常密切的,這種非常成熟精緻的看法在今天的教育學裡面都被忽略,孟子認為先天後天的關係非常密切的,以前哲學問先天的,還是後天的,如果是先天的,其發展的曲線(如生理性別)是固定的,外在影響不大。但儒家指出,回應環境,發展的傾向。
  • 孟子不只用植物譬喻,也用水的譬喻,對告子的譬喻,向下是本質性的,水似乎接受簡單的內外二分,植物端的譬喻是關係性互動,水的譬喻應該如何理解?孟子其實在不少地方也強調本質性,用很多本質性用於,如人異於禽獸云云。
  • 孟子會太強調本質性,義理之性,端,行善。善是端,其實是微乎其微。
  • 端的面向,測驗之心,羞惡之心裡面都有判斷的成分,認知成分,並沒有要變成一個完整的判斷,我們內在有某種非意識的自動的面向。
問題:
1)孔孟荀是否有注意到複雜的政治關係?
2)君要有德,但有德的人不一定成為君,沒德的君也不一定失去君位。
3)孟子的心不是mind,不是reason,是情感的表現,但情感表現背後有判斷有理性的判斷。
4)Wong對孟子的翻譯,理不是翻譯成reason,而是pattern!這個對孟子的推理思考是非常重要的。理是否能用pattern來理解,人情之理,事物之理背後的pattern有關係。
5)metaphor conflict為何意?背後是否有一本質性的意涵。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附加檔案
210416_002.MP3
(173.69 MiB) 已下載 875 次
174627289_133324248762555_1988318612786855916_n.jpg
回覆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