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1209-宗教學與數位工具讀書會

回覆文章
liu0317
文章: 11
註冊時間: 週一 3月 15, 2021 4:24 pm

20201209-宗教學與數位工具讀書會

文章 liu0317 »

宗教學與數位工具 讀書會,第四場

主辦者:衛易萱
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 博士後
兼任宗教所助理教授

時間:2020年12月9日,14-16
地點:百年樓330211教室

主題:道教研究與數位人文的相遇
主講人:高振宏(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);鄭有容 (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博士)
摘要:數位人文研究為當前新興的研究方法,已有運用在詩歌小說或是佛教等中國文學領域之中,但要如何使用此方法進行道教研究,仍待更多的嘗試。本次讀書會主要分享兩位演講者如何結合彼此「道教法術」和「社會網絡分析」的專長,雙方如何對話、碰撞和溝通,進而產生一新類型的道教研究。

兩位學者的合作關係因他們學長學弟而開始,聊自己研究時發現高老師對《道法會元》的研究可以結合鄭老師對社會網絡分析了解,因此開始進行《道法會元》「官將」網絡分系的計畫。首先,高老師把他的想法分享給鄭老師,鄭老師告訴高老師在做分析之前必須做哪一些前提的程序。高老師之前研究《道法會元》、《法海遺珠》都使用傳統的經典分析閱讀,寫博士論文已經收很多相關研究這兩本的經驗,知道傳統分析都預報怎麼樣的限制或難題,所以知道用數位人文學這對哪一些分析。
  《道法會元》的法術描述很有規律,從結構已經可以看出來法術名稱、法師、主將、副將等資料,是一本很有結構性的文本,使得他可以根據鄭老師的指示把資料整理出來,交給鄭老師跑程式的部分。兩位老師篩選136套科儀,其中都有有官將合作關係,總共有1264位官將,全部被列出來後,先用Excel,再用UCINET做社會網絡分析,最後用Gephi將UCINET的分析結果視覺化。《道法會元》平均有15-16個官將參加法術,最多有134名(天蓬法);《法海遺珠》平均有6個官將,最多有35名。法術與官將輸入到UCINET以後可以資料從兩模檔案(two mode)轉換成單模檔案(one mode),刪掉法名而直接顯出關將之間的關係。這個官將的社會網絡可以用「中心性指標」、「程度中心性」、「中介中心性」、「親近中心性」等UCINET堤共的分析方法。最後他們把資料輸入到Gephi,因為它的視覺化功能比UCINET強。兩位老師希望這樣的分析可以提供一個線索,給後來跟他們合作的人文學者一些啟發點。
  兩位學者的發現有一些在人文學背景的高老師的預料中,只是給他一下次分析大量數據的機會,但數位分析也提出一些意外的發現,代表數位人文學可以發現一些人文學者沒有想到的結果。兩位學者已經有想法怎麼可以繼續對官將的研究分析,以及怎麼擴大他們的研究範圍。除了研究問題他們也想到了可以用「知識本體」(Ontology)軟體如Protégé來呈現道教科儀的關係。這種數位化的資料庫能以知識本體有分類別(class)(如法術類型、官將類型)、實體(instance)(如火符、雷符;關羽、道瓊)、屬性(property)(從Linked Open Vocabularies找尋是屬性,如特色、時代)等等整理資料,然後又可以用Gephi中進行視覺化。
  人文學者與資訊學者的合作需要雙方的學者多多交流:人文學者要明白數位工具能進行的分析,知道資料應該有的樣子,並且了解數位工具的限制。資訊學者要對人文學的問題有一些概念,也明白資料來源的特徵。鄭老師是中文系出來的,這個背景在計畫當中非常幫助他,但那不代表他可以馬上就明白像《道法會元》這樣的明代道教文獻。在真正進行要安排很多間來討論計畫具體的內容,但一旦開始做,資訊學者就很有可能找出一些人文學者之前沒有想過的問題很答案,讓這樣的合作特別划算。對學生來說,目前最大的問題是,碩博士論文只能有一個作者,因此在研究所和博士班的同學目前還得想辦法自己進行論文的「數位」部分,但到了博士級的研究者就可以開始與資訊學者建立合作關係。
 
回覆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