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0315 第九次許煜讀讀書會

回覆文章
hector
文章: 11
註冊時間: 週二 9月 29, 2020 8:55 pm

20210315 第九次許煜讀讀書會

文章 hector »

Reading On the Existence of Digital Objects, Part One.
Topics of the discussion:
  • 我們今天談的這一部分的主標題是object,可以翻成是「客體物件」或者是「物體」。第一章它主要是要介紹這個數碼物,這個物它有兩部分的描述,一部分是動態的,它透過資訊科學標記的這些語言,透過圖像、文字等標記,呈現在程式語言之中;另一部分則是反過的,則是過程性的,想要描述程式語言的歷史演進,在這過程裡面,數碼物作為一種物,它慢慢演進,試圖從程式語言的發展歷史反過來回朔本體,在發展的過程中,不僅僅是實際程式語言上的轉譯工作,甚至程式語言與圖像、影音產生更多的連結,這樣的發展也就是慢慢進入它所描述的個化和分化產生連結。
  • 兩章有一個可類比點,因為它在這邊帶入了一個資訊科學下的「本體」概念(ontology),在資訊科學傳統的定義:它是對概念、資料、實體(這個實體講的是數碼作為一種實體)之間,它們的類別、屬性、關係、表示、命名、定義該如何操作,這是一個程式語言後設的討論,可以把不同的實體的圖像或音訊去安排出它在程式裡的位置,這種討論在資訊科學內也叫做「本體」,是一種對數碼物的規定。我認為許煜想要把這個資訊科學下的「本體」概念類比回哲學脈絡下的「本體」問題。
  • 另外一個脈絡是語法跟語意(Semantic)的關係,因為他的本體有放在資訊科學的脈絡下去談,由於有程式語言,會涉及語法跟語意的問題,再進一步涉及本題的問題。這個脈絡,也就是數碼物的表現形式,是透過語法來呈現的,所以他談到坎特韋爾·史密斯(Cantwell Smith),是要把程式、語法、語意三個方面來跟「本體」產生連結。
    • 從西蒙東來看這一段,舉個例子來說,像我們談AI或者是演算法,有一個前提會認為:這些程式是沒有辦法創造語詞內容的,它只能在我們給定的一個架構下去處理語詞而已。過去我們往往認為機器沒辦法創造語詞內容,但是如果「機器意向性」出現的話,語意就可以有被機器創造的可能性。
      他談史密斯這邊比較重要的是「對世界的紀錄」(registration)的一個概念:史密斯認為我們對世界本體的投入,是源自源我們對世界的紀錄,這樣的一個紀錄意味著透過語詞對世界的表徵,我們可以讓本體與世界產生一個語意上的連結,許煜想要透過史密斯來使機器與本體產生世界與語意的連結。
 
回覆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