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次類比思維讀書會課堂記錄2020/12/18

回覆文章
JunTing
文章: 11
註冊時間: 週二 10月 06, 2020 3:06 pm

第六次類比思維讀書會課堂記錄2020/12/18

文章 JunTing »

第六次類比思維讀書會課堂記錄:

文本:Llyod,Chapter 3;Christoph Harbsmeier:Language and Logic
  • 中國哲學討論傾向於政治討論,古希臘哲學則比較自由。
  • 亞里斯多德也並沒有在所有地方都談論三段論,有學者提出,亞里斯多德認為在實踐領域內沒有所謂三段論的規則。三段論所謂在《尼可馬倫理學》是次要的,這在學界是有爭論的。Llyod所謂亞氏論點是三段論式的我們保持懷疑。
  • 黃教授的研究:亞氏根本沒想到我們在特殊脈絡下會有這種三段論的規則。
  • 道德的大前提,是否要以三段論來理解?提問
  • Argument from example 亞里斯多德提出在道德實踐領域可以運用的一種方法。
  • 頁47,Llyod認為孟子把惻隱之心(見孺子將入井)不是類比論證而是例子論證(argument from example),例子論證用以解釋:tendency to be good(向善的可能。)湍水的比喻則是個類比論證。三段論(所有人都會死)是一個大前提。
  • 日常生活中我們普遍會運用例子論證,比如美國不應該打古巴,因為伊拉克戰爭等等。
  • 但是有人提出反證,我們日常生活中運用太多類比、例子論證阻礙了我們思考。例子,類比是很不穩定的一種知識建構方式,大部分人沒有追問基本原理。基本原理和類比思考是否對立?
  • 歸納法:從部分到整體;演繹法:從整體到部分。
  • 例子論證雖然在日常生活具有說服力,但是其背後常常隱藏一個原則(比如打仗的例子,打仗=惡)卻時常被忽略。孤證不立,不能退出普遍的發展,歸納法需要越多的現象證實越好。
  • 在亞里斯多德,類比被分成兩個階段,一是從類比/例子推出普遍的原則,再從原則推導事物上。但是例子太薄弱如何推出普遍的法則?
  • 陳榮灼:相似性給類比具有有效性。在類比的時候,我們並沒有說背後有一個律則在背後,若都推上普遍性,則會喪失了許多相似性。因為生活中,我們的背景知識文化,以及具有某種程度的可靠性。也許類比例子並不需要做如何強的宣稱,必須縮小其範圍,其宣稱並無普遍意涵,只限制與特定的脈絡性位置。
  • Discovery of Chinese Logic,最新研究。為了中國在19世紀那麼渴求去尋找某種邏輯?形式邏輯,最後尋找墨家。
  • 李約瑟Chinese and civilization。系統研究,二十冊。其中研究中國邏輯:哈布斯迈耶(Christoph Harbsmeier)
  • 沙丘悖論Sorites,連續性的概念。
  • 《韓非子.解老》中就有運用。滑坡論證,比如富則驕,驕則危等等。
  • 不是形式邏輯,而是世界中會發生的,經驗中的常態。regularity:常常發生的事情,不一定具有普遍律則。
  • 同學分享Llyod文中數學的部分:歐幾里得證明是根據公理系統:只要公理正確所得的推論結論就正確。五個定理。
  • 我們直觀的數學定理不一定符合常識,也不一定是對的。
  • 勾股定理:《周婢算經》:使用圖像剪貼法
  • 如何不透過量化,還可以不直接地拼湊出:弦的平方=勾的平方+股的平方:D=2C+y=A+B
  • 圖像剪貼法(一種類比思維):原因一(類比思維的角度)圖像在剪貼後不符合幾何公理(對角線非直線)但卻未能透過直覺的視覺發現。剪貼法因為是透過視界上形狀相似來操作,本身就具有誤差的可能性。
  • 透過直觀,啟發性,形狀像來做類比,但是在某種情況下是會有誤差的。
  • 剪貼法在一些情況也有一些優勢,見圖。幾何學也會出錯的可能,Llyod在此比較兩種思維方式。
  • 古希臘和中國數學的比較。
  • 中國哲學忽略了更大更超越的類比,沒有像Kepler所做的那樣,以天地運行類比音樂等等。
  • 中國九章數學也做到許多歐幾里得,直覺的方法就做到了,用折紙的方式。
問題:
1)類比思維的含義在Llyod是什麼?
在操作前是否有明定的公理條件,如果沒有用某些想象的方式去組合而不是運用公式去算比較接近Llyod的類比。
兩層含義,一個是一般比較,一般是案例的。Llyod的方式比較接近個案分析,沒有所謂的普遍律則、原理。

2)用什麼標準可以來判斷好的類比或壞的類比?
-相比建立在相似性,幾何和音樂、幾何和天分等等,這種相似性是建立在什麼標準需要反思。
 -
 
 
 
 
 
附加檔案
201218_1625.mp3
(130.13 MiB) 已下載 88 次
回覆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