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次類比思維讀書會課堂記錄2020-11-20

回覆文章
JunTing
文章: 11
註冊時間: 週二 10月 06, 2020 3:06 pm

第四次類比思維讀書會課堂記錄2020-11-20

文章 JunTing »

第四次類比思維讀書會記錄
馬愷之老師講解:
一般學界喜歡用Harmony來講中國文化,認為中華文化的包容性,重視和諧。這種主流之論述:如以和為貴、如《論語》中的解釋。但是事實上,這背後蘊含某種China Centre discourse 。講中國歷史會說清代和平的朝代,但是歷史學者給出很多質疑。
在哲學和文化理念上,會簡單的區分中西:西方亞里斯多德式的substance Ontology,東方是process ontology。
回頭來看Llyod,他吸取了很多人類學研究,人類學所關注的地方與哲學所關注的不一樣。人類學傾向經驗研究,民間信仰,思維方式。Llyod如何討論東方思維的特性?語言延伸semantic stretch 和多面向性現實.我們可以反思:1)哲學是否要參考人類學研究?2)根據科學,強調清晰性,條理性。不積極參考社會學的研究,是否可以成立?
Llyod則重視人類學的研究成果:人類學的好處可以直接跟他者溝通,無法直接請教他者。涉及到太多偶然性,與解決理論性問題沒有幫助。比如現代西方的倫理學家,也很少去研究社會上人們的倫理觀點,一般人對倫理問題的意見,建立自主的概念系統。
Llyod則放寬標準,接納經驗的多樣性,不應該囿於象牙塔之中。Llyod怎麼回應中國人沒有思維?類,semantic stretch,若如馮老師所說,價值與事實,這些哲學概念只是工具而已嗎?如果根據馮的說法,注重概念工具的存在有其重要性。馮耀明就會認為宋明理學的內在超越都不成立,若用Llyod的立場,則可以比較同情的理解,雖然不符合我們現代哲學系統,但是卻是另一種世界觀,不要追求一個單一標準來看待所有問題。哲學是否有其優先性?比起其他人類學研究其他的存有論或民間信仰。
時間和空間,嚴謹的論證方式,但是llyod會認為這和民間信仰的類比方式是等同的。多面向性,就是要反西方自然科學的預設。但是,我們是用什麼標準來看待哲學與民間信仰在同一層次?我們是要靠什麼標準?1) 達成某些目標2) 現象的解釋能力?某些思想比較成熟,發展了許久解決了許多內在的問題。無需外來的標準,在此意義下,自然科學的觀點肯定成熟過民間信仰的作法。實踐方式不同,遊戲規則亦不同。但是,目標是什麼?若只強調開放性,則可以接納不同的實踐方式。各種文明成熟詮釋世界,就有更多的要求。不是建設性的計劃,是描述性的計劃,還原性的,還原不同經驗。不同的文化對subject做推理的時候,這些部分是不是需要的。另外,生動類比會加強說服力。另外,多元的信仰都是有其內在合理的。他者的差異性不應該被磨平。
問題:
1)我們是否能預設,中國思想家沒有手段目的二分的概念?2)類比論的特性,只要你認同他者也可以加入。Totalitarian意識形態無所不包的性質。
關於現實社會法律的案例,可能要請法律系的同學做一個個案報告:中國法律,英美法,大陸法,還有民間對法律的看法等等。 
附加檔案
201120_1627.mp3
(142.03 MiB) 已下載 79 次
回覆文章